世界热推荐:上海加速建设人工智能“高地” 科创企业有望迎进化蝶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5-28 10:18:02

今年以来以GPT-4为代表的大模型点燃人工智能发展浪潮,国内多家企业先后发布大模型产品。AI大模型的强力出圈,引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时代正在到来。


【资料图】

上海当前正在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同时,上海先后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创新行动计划,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全国首部AI省级法规《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等一系列相关制度配套和政策创新,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上海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2+3+6+4+5’的完整产业体系。人工智能是上海重点部署的三大向导产业之一,其中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是人工智能从专业智能走向通用智能的关键技术。” 在第二届长三角科技产业创新论坛暨AI大模型产业应用高峰论坛上,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宏韬表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领域,希望徐汇区能够抢抓新机遇,加快形成产业发展高地;希望上海国创中心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赋能新机制,为科创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AI大模型蓬勃发展

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30余个AI大模型发布,来自上海的包括中国首个对话式大语言模型——复旦大学MOSS系统,商汤科技的日日新(SenseNova),竹间智能的魔力写作,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对全球中期天气预报的大模型“风乌”,以及上海联通发布算力网络医疗大模型“Uni-talk”等多个大模型问世。

徐汇作为上海首个人工智能发展集聚区,全面跟进“大炼大模型”发展趋势,浦江实验室等创新主体对外发布多个业内领先大模型;汇聚大量数字文娱、生命健康等优势领域数据链主,持续深化与龙头云厂商的区域战略合作,稳步推进算力芯片国产替代,支持大模型应用在游戏、智能座舱、电商零售等领域多点开花。

徐汇区委常委、副区长俞林伟在上述论坛上表示,徐汇立足上海、对标国际,正加紧研究打造通用大模型生态集聚和创新应用高地。

“下一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充分发挥徐汇科创资源禀赋,积极开展大模型关键技术研究。加速拓展标杆场景应用,结合上海新赛道布局及徐汇特色产业,支持大模型+数字文娱、生命健康、金融科技、智能终端、元宇宙等场景探索。加强关键要素供给保障,提升高质量数据供给能级、高可用算力供给水平,支持自主大模型开源开放生态建设。构建共治共享发展格局,加强‘政产学研用’共治体系建设,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级。”俞林伟说。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构建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

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是人工智能从专业智能走向通用智能的关键技术。

以临港集团园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正在引领创业创新的浪潮,在临港集团下属的14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中,“漕河泾元创未来”“智行生态谷”“信息飞鱼”“浦江创芯之城”“松江科技城”“数智南大”等园区均以智能产业为核心。临港集团园区集聚了商汤科技、奇安信、壁仞科技、天数智芯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推出了一批高端国产AI芯片、边缘计算芯片和大规模AI算力集群产品,也带动了AIGC、数据处理/AI分析、数据安全、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细分领域产业发展。

“临港集团正加大力度支持智能技术创新策源,促进智能关键创新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形成‘孵化+投资+服务’的全过程服务体系。园区内已经落地了包括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在内的11家人工智能相关功能型平台。”临港集团副总经济师翁巍也表示,临港集团还联合华为昇思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参与设立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积极推进设立上海智能制造产业私募基金,通过投招联动、投孵联动,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培育动能成趋势

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希望徐汇区能够抢抓新机遇,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形成产业发展高地。

这也要求产业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赋能新机制,为科创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更好服务科创企业在沪发展壮大,参与全球科技竞争。

上海国创中心理事长黄岩介绍,OpenAI研发的GPT-4以及国内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大模型相继亮相,激发人们对AI技术的关注和探讨,人们愈发清晰地认识到,AI大模型具备多个场景通用、泛化和规模化复制等诸多优势,被视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方向。

对于AI大模型公司而言,大模型的应用离不开商业场景的塑造,产品落地也离不开B端、C端商业模式破局。

黄岩说,上海国创中心作为上海市经信委主管,以“产业赋能、区域联动”的科创企业赋能平台,搭建起集“产学研用金”于一体的科创生态圈,加大对科创企业赋能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创园区产业要素集聚,为科创企业提供成长周期关键节点的精准服务。上海国创中心将携手华为、联影等诸多创新领先企业,为人工智能等科创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先后服务“人工智能+”、硬科技企业如蓝箭航天、箱箱共用、森兰科技以及层峰科技等不同成长周期企业,助力科创企业做强业务、提升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基于对中小科创企业发展的理解,和对科创生态的深入研究,上海国创中心、德勤、智慧芽联合发布“长三角专精特新企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长三角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整体技术全球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全球专利布局优势较为突出。但是专业特新企业仍然面临了产业化长周期长(前期投入高)、创新能力建设难度大、创新资源及境内外市场拓展乏力等挑战。

因此做好对专精特新科技企业的帮扶,提高创新要素供给和培育工作尤为重要。

“作为可信赖的企业赋能平台及伙伴,我们将持续引入各类要素资源,不断拓宽赋能企业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助力科创企业实现1-10、10-100的跨越式发展。”黄岩说。

从“玩具”迈向“工具”

2023年,被认为是以人工智能第三代开发范式为牵引,大模型+AIGC的发展元年。特别是大模型涌现是元宇宙发展的催化剂,语言模型的模型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涌现”出一些小模型所不具有的能力,包括少样本提示、多步推理能力、指令执行、程序执行等,大模型由量变积累到质变跃迁,所展示的功能就会突飞猛进,大模型与元宇宙的结合让未来的生活充满交融共生的场景。

针对当前大模型的主要特征,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刘宏表示,目前大模型学习深度还不够,缺乏和外部知识库的交互和调用,有待与工具软件更好地嵌入、融合在一起,专业检索能力和数据安全保障有待提升。类似从短信到微信的一场聊天革命,AI大模型正在从“玩具”迈向“工具”发生快速演变,人工智能美好未来值得期许。

今年2月复旦大学发布类ChatGPT的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首开国内大模型先河。复旦大学教授、MOSS系统负责人邱锡鹏表示,大型语言模型将加速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未来将引爆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据和算力效能,并催生海量的商业新模式。

“以大规模基础模型+提示技术为特征的人工智能第三代开发范式,催生了人工智能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正在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是颠覆性的变革。”上海国创中心联席理事长、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机融合专委会主任委员张立华说,强大的变革能力既意味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各类潜在的风险,因此,需要我们直面AI大模型对技术、经济、隐私保护及社会伦理法律等方面带来的挑战,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各方面的深入合作,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并使AI大模型真正服务于社会和产业的发展。

例如,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主要辅助影像诊断承担较大数据样本量的分类检出工作,在判断标准相对明确、知识构成相对简单的情况下,替代医师部分工作,在辅助疾病诊断、基因分析、预后判断、定量放射学诊断等方面提供具有附加值的工作。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产品布局方向主要集中在胸部、头部、盆腔、四肢关节等几大部位,以肿瘤和慢性病领域的疾病筛查为主。

联影智能CTO吴迪嘉博士介绍,联影智能通过AI应用赋能精准医疗,目前能够做到多场景、多疾病(心脏、癌症、大脑)、全病程疗效评估与智能随访、一站式分析的应用,针对卒中提供筛查与诊断一体化影像平台,落地全国首个数智化基层协同救治体系。基于多病种影像数据训练的医疗影像模型,以及医疗文本/知识模型的创新基础模型,联影智能正在构建医用通才大模型 ,进一步赋能中国未来医疗开发者,为医疗场景提供诊疗服务。

不过,也需要注意,人工智能在落地过程中需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市场的真切诉求。

“任何一项伟大的技术从研发到商业落地都离不开长期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助力。”黄岩从投资角度分析“AI大模型后的投资机会”,针对AIGC投资核心关注两点:针对创新项目,要重视管理层技术背景、战略眼光、商业落地能力、是否专注与高效;针对AIGC产品落地,要关注市场规模、技术门槛、定位(专注于有价值的具体业务,并能迅速形成技术优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